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中国提出‘一带一路’倡议,就是要实现共赢、共享发展”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过程中,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主体要形成连接,凸显文化交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。在国家层面,文化交流有利于充分沟通和表达双方的利益需求,夯实交流主体之间的互信基础。在社会层面,文化交流有助于提升沟通主体对双方文明信仰、文化习惯的包容性,夯实务实合作的社会基础。在民众层面,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,促进民心相通,为国家之间深度合作构筑民意基础。
中国积极创设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机制,着力推进政府间文化交流、社会和民间文化交流活动,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平台和体制支撑,巩固和发展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,建立“一带一路”城际文化交流机制,进一步加强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多层次、宽领域、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互动,全面夯实互联互通基础。
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更多合作亮点正在拓展。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从“绿色丝绸之路”到“空中丝绸之路”,从“数字丝绸之路”到“冰上丝绸之路”“健康丝绸之路”……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内涵不断深化,外延更加扩展。
在“一带一路”的地理概念中,中国有一个文化载体与此高度吻合。那就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佛学家、旅行家、翻译家法显。公元399年,65岁高龄的法显从长安出发,经西域至天竺,历时14年,游经30余个国家,寻求戒律,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,于公元412年在青岛登陆归国。
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,也是第一位经陆上丝绸之路,并由海上丝绸之路回归中国的求法高僧,其行程与习总书记提出的“一带一路”的地理概念高度吻合,被誉为“一带一路”的先行者,是斯里兰卡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阿富汗等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最崇拜的历史人物之一,他的足迹,为“一带一路”增添了文化特色,可以说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一项重要文化资源。鲁迅先生称他为“中国的脊梁”,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高度评价法显。
法显文化的精神实质,体现在坚定不移的执着信念;开拓荒途的过人胆识;知难而进的顽强意志;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;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;探求真理的认真态度;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;惜时如金的钻研作风;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,法显正是凭着这种精神、担当和责任,开启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,创造了一个堪称传奇的壮举。
目前法显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:从目前国内各地对法显文化所进行的研究来看,各地都设有不同层级地有关发现文化研究的社团机构和爱好者个人,特别是关于故里研究,出现多种流派和学说。据史书记载,法显,平阳郡武阳人。据此,山西省长治市的襄垣县,临汾市的尧都区、襄汾县的襄陵镇等地的文化学者们,都站在各自的地理位置上做着积极的研究、考证。而且山西、青岛、西安等各地都在打造法显文化品牌,举办法显文化论坛,建立与斯里兰卡的法显文化研究渠道,没有在国家层面上建立起统一的研究团队,形成统一的研究成果。
为此建议:
一、大力支持和推动法显文化的研究,对法显文化的实质内涵进行深层次的研究、探讨,营造浓厚的法显文化研究氛围。
二、据笔者了解,袁维学老先生已经编辑出版小说《法显》,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也有组织筹资准备拍摄影视剧的想法。在这些文学、文艺性作品当中,应组织相关专家对法显的有关历史史实做出精准研判、精准甄别。还可以采取“再走法显路”等实践形式,与一带一路地理位置相连的国家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共享,文化共荣,设计开发相关文创产品,搭载一带一路经济便车,以期达到文化搭台、经济唱戏的文化与经济共享共建的效果。
三、建议把对法显文化的研究统一在政府领导的框架下,以不同体裁、形式把“法显与一带一路”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,将该议题纳入到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峰会,特别是把该文化资源作为国内沿途省市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文化桥梁,形成地处一带一路地理位置的地方在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发展战略的切入点。
四、从国家层面统筹、整合法显文化研究资源,使法显故里的考究、"法显与一带一路"文化研究做到规范化、程序化,做深、做强、做大法显文化,让法显文化研究的硕果为共同推进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绽放出灿烂的光彩。
作者:刘翠菊,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终身会长
米文俊,临汾市襄汾县民盟主委
2021年12月1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