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建国:关于长篇章回小说《法显》一书的看法
来源:
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
日期:2018-10-25
点击: 属于:学术论坛
作者:
《法显》不是一般的游记小说,而是集历史、宗教、哲学、地理、风土、趣闻等等的知识大全,是可供中国和南亚多国宜读共识的文化交流、友好往来的历史鉴证,也是探索佛教般若大义和人生一世思想社会学的读物。在这本知识、传奇的大汇中,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。如: 佛教究竟何时由印度传入中国? 中国和尚最早是何时何人去西天(天竺)取经的?
看了《法显》一书, 我又有新得:
一、孔子(春秋时代生)与释迦牟尼生于同一时代。佛祖释迦涅柴(涅槃)后300年,是印度阿育王时代,也正是中国秦始皇时代。当时,阿育王曾派天竺(印度)沙门室利房等1 8人来到秦地咸阳传佛教(参140页)。这比我从前所知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要早了几百年。我曾两次探访老家偃师的白马寺,瞻仰唐代所立纪念天竺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(两位天竺沙门死在白马寺) 的残碑,得知东汉明帝永平7年(公元64年) ,曾派使者去西域访求佛法。使者路遇上述天竺二僧,他们拉白马驮佛经并携佛像一道回到洛汤,永平10年(公元6 7年) ,在洛隔建白马寺。两位天竺沙门在该寺译出中国第一部佛侄《四十二章经》。我看过白马寺译经台。后来,东汉桓帝建和2年(公元148年)波斯王子安世高经西域到达东汉都城洛阳传经,在洛阳译出《安般守意经》等30余部经书。(这是法显一行到北天竺的竺刹尸罗国,即今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,见到一位波斯游学僧人,二人谈话中提到此事) (参193页) 。可见,佛教在公元前200多年的秦朝已传人中国。从东汉明帝以后,来华传佛教的僧人才多了起来。
二、中国最早赴西天取经的是何人?是东晋高僧法显,历时十四年,走访几十个国家,经陆路和水路(海上)返回,后至南京。这既见于中国古史书,又在南亚一些国家的史料中有记载。法显比唐朝玄奘西天取经又早了230年!从《法显》书中(见107页) ,知法显之前还有一个叫朱士行的高僧,在法显之前近200年,曾赴西天取经。他是我三国时期魏国人,在于阗国取得《大品般若经》,让其弟子秘密送回洛踢(朱从梵文译成汉文只译了十几页) 。因当地声闻学派认为修学经文只能口授言传,不宣传抄,传抄多有讹误,有违佛祖教诲。朱受该学派阻挠, 三次偷运经卷,皆未成功,只好让其弟子弗如檀等八、九人分开携带,终于避开声闻学派的耳目,把佛经运回国内。而朱在八十岁上病死于阗异地。
阅此书,便知中国古代至今官民对佛教文化的敬仰。佛教来到中国,便被古今圣贤中国化了。佛教的慈悲为怀同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融合一体,而使不信宗教的我党,也能把佛教的初心,变成我党的不忘初心,永远为人民服务,为国、为民,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献身,不自私,不贪腐……
能从游记题材中,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,是很难的。因为小说是靠写人,即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,以及构思波浪翻腾起伏的几件大事件,围绕这些大事件(有起因、发展、矛盾激化、高潮、平息、结束)刻画一个个人物。游记一般来说,很难达到成功小说的目的(《西游记》是难得的成功一例, 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唐僧师徒4人的不同性格,其它等等妖怪不足论。)
《法显》一书作为长篇章回游记是一本成功之作。那成百上千的中外人名、地名,不同的国度、物候、社会、风俗以及数以百计的僧伽兰等建筑和罕见的圣迹,要写出这些东西,不知要翻译或查阅多少资料啊! 作者用五年写成此巨著,实为不易。
祝贺袁维学这一成功著作。无论讲佛教,还是谈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历史,该著将作为重要参考文献,流传后世!
2018.10.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