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树林:参加《法显》《佛国记》新书首发式有感
来源:
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
日期:2018-07-24
点击: 属于:学术论坛
作者:
参加《法显》《佛国记》新书首发式有感
陆树林 2018.7.24
【作者简介】:
陆树林,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。外交官,曾先后出任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、巴基斯坦大使。现已退休。2002年获巴基斯坦总统“巴基斯坦新月勋章”,2011年获巴基斯坦亚洲文明协会“外交官终身成就奖”,同年获中国翻译协会“資深翻译家荣誉证书”。2014年和2015年被世界汉詩协会授予中华诗词传承人和詩博士称号。
他说,青年时代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留学时,不少印巴学生对我说过中国的法显和玄娤,无怪这两国的历史学家都称赞中国的旅行家,法显和玄奘,给他们留下有关他们历史的宝贵记载。
今年79岁的陆树林大使,有一个强烈的愿望,就是想推动演艺界把这部小说改编为电视剧,使法显的励志精神得以传承。
2018年1月23日至25日,我应邀前往山西临汾,参加纪念《一带一路》拓荒者法显的“浇雪山”活动曁小说《法显》及法显所著《佛国记》《校注本》发书仪式,感到十分高兴和荣幸。小说《法显》的作者袁维学是本人的好朋友、,他是前驻巴基斯坦、泰国、菲律宾大使馆文化参赞,《佛国记》也是袁维学所校注。
法显是东晋高僧,他三岁出家,因苦于当时佛教经典特别是戒律不全,僧众无律可循,有的甚至胡作非为,在他65岁高龄时,决心前往天竺求取真经。他跋涉万里,克服难以想象的千难万苦,游历包括今天巴基斯坦、印度、斯里兰卡等古代30余国,学习梵文,取得真经,最后从海路经斯里兰卡、苏门答腊、南海、东海,从山东青岛崂山上岸,历时14年,完成了老年西行求法的壮举,回来后法显又潜心把带回的经卷译为汉文,并写出游记《佛国记》,为中国和南亚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友谊,作出了杰出的贡献。印度古代不设史官,现代印度人要了解自己古代的历史,还须求助于法显的《佛国记》和玄娤的《大唐西域记》,无怪他们两人在南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,我青年时代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留学时,不少印巴学生对我说过法显和玄娤,无怪这两国的历史学家都称赞中国的旅行家,法显和玄奘,给他们留下有关他们历史的宝贵记载。鲁迅先生高度评价法显大师,称他是“空前之伟人,民族之脊梁”。
法显和玄娤在南亚是齐名的,但在我们中国,玄娤比法显具有大得多的知名度。这是为什么呢?其实,从实际业绩上说,法显比玄娤有过之而无不及。玄娤西游时正是壮年,而法显已是65岁的老年,在老年出发远游需要何等的决心、勇气和毅力啊,第二,法显西游是在东晋,玄娤是在在唐代,法显比玄娤早了两百多年,法显才是到达印度取经的第一人;第三,玄娤是陆上去,也是陆上回的,而法显呢?他陆上去,海上回,也就是说,法显不仅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先行者,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者。玄娤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甚至妇孺皆知,而法显只在知识界有名,一般老百姓就不大知道了,这是为什么呢,玄娤知名度大,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吴承恩的小说《西游记》。由于这部小说,特别是在这部小说改编为电视剧以后,使中国人在西行取经的问题上,首先想到得是“唐僧取经”,而不是法显。现在情况有一定的改变,袁维学先生的小说《法显》填补了法显西游壮举没有小说描述之缺。袁维学先生是位外交官,他被法显坚忍不拔的毅力、百折不回的意志、临危不惧的胆略、嫉恶如仇的气节、乐善慈悲的心肠所感动,在认真研究法显的业绩和佛教并求教于数名著名作家之后,花了五年时间写出讲述法显感人事迹的历史小说,这部小说,原名《灵鹫山——东晋高僧法显传奇》,曾在1993年出版,早已售罄,现在经冯春海夫妇的赞助,这部小说以《法显》的名字再版,这对于传播法显精神是做了件大好事,特别是在习近平主席提出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“的倡议(即“一带一路”)呼吁建立“人类共同命运体”的今天,传扬法显精神,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我个人还有一个想法,也是我的一个愿望,即如果我们能推动演艺界把这部小说改编为电视剧,那就更好了,但愿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,我的这一愿望能早日实现。
赞美法显的七律一首,请大家过目并祈斧正。
七律·法显大师赞
陆树林
尚师法显志宏坚, 年近古稀不畏艰。
陆去佛国千难路 浪归故里万险天。
经书远取润中土,带路勇开践两先。
今日热呼带与路,华夏无忘此先贤。
注:法显大师是从陆路抵达印度取经的第一人,也是取经后经海路回归的第一人,他既践行了陆上丝绸之路,也践行了海上丝绸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