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
网站首页
关于我们
新闻资讯
法显文化
学术论坛
书画影艺
国学讲堂
会员天地
资料下载
入会申请
网站首页
关于我们
新闻资讯
法显文化
学术论坛
书画影艺
国学讲堂
会员天地
资料下载
入会申请
法显生平一句话介绍——冯春海
(根据《佛国记》《法显》内容整理,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。
上一文章:
法显文化馆介绍
下一文章:
法显文化:新时代华人华侨宗教文化交流的灯塔——释圣贤
文章描述
法显
生平一句话介绍
冯春海 2018.8.7
(根据《
佛国记
》《
法显
》内容整理,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。
1、
法显
出生地:
“平阳郡武阳县(今山西省临汾市)。 《出三藏记集》、《高僧传》记载
法显
“平阳武陽人”
2、
法显
出生日期和时间:
公元334年农历4月18日。“东晋咸和八年(公元334年)。四月十八日寅时”(凌晨3时-5时)。见《
法显
》第二回。
3、
法显
的俗名——龚拴住:
“
法显
的父亲名字龚老大,叔叔龚老二。龚老大给
法显
起了个名字,叫拴柱。柱与住谐音,意思是要保留住这根苗”。 见《
法显
》第二回。
书中还有:“赫利澳问道:“那么你们出家前还有名字?”
法显
道:“有。譬如说我吧,
法显
乃是我的法名。我的俗名即小名,叫龚拴柱。””见《
法显
第二十回P156》
4
、
法显
出家的寺院叫法源寺:
“法源寺坐落在山坳里,背靠青山,左有小溪,右有树林,十分幽雅、肃静。”见《
法显
》第二回。
5、
法显
的师父:
惠通法师,见《
法显
》第二回P9。
6、
法显
出家年龄和皈依时间:
三岁出家,皈依是在春季4月份。书中写到第二年四月,在一个阳光灿烂,和风习习的一天,龚老大带着拴柱去法源寺请惠通法师度拴柱为沙弥。他并不希望儿子出家,永远离开他。但为了保全儿子的性命,他只好割爱,把儿子送往法源寺。
7、关联的村庄:
书中写到
法显
的村庄附近有个大王庄,(大王集) ,还有个曹家庄。 曹家庄的曹贵。 书中写到“曹贵颇有点儿“学问”。人们称他为"万事通”。当地人若有疑难之事,都愿求教于他。龚老大把自己的难处告诉了曹贵。曹贵沉思片刻,说道:“方才我在街东头铁匠铺前见到了法源寺的惠通法师”。他不仅道行深,而且精于医道。你若能把他请去,令郎的病定能痊愈。” 见《
法显
》第二回。(今襄汾县有曹家庄,大王庄和曹家庄有待考证)
8、
法显
常住寺院和受十戒的时间:
法显
七岁送回寺院,从此常住并受了十戒。“
法显
七岁时又得了一场重病。
法显
到了法源寺,病体痊愈。他在寺里受了十戒。”见《
法显
》第二回P10。
9、
法显
几岁丧父:
十岁时,丧父,11岁时,丧母。一年后。
法显
回俗家为母亲送葬。葬事完毕,他又回到寺中。见《
法显
》第二回P11。
10、
法显
用智慧劝退饥贼:
14岁时收割稻子时几句话劝退盗贼。
法显
等人收割稻子时,来了7个盗贼抢粮食,其他僧众皆被吓跑,唯有
法显
站着未动:“
法显
道:“你们若需谷子,可任意拿取。但你们从前不愿布施,致使今日遭此饥贫。而今又抢夺他人之物,恐怕来世你们将有更大的苦难。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尔等应该改恶从善,不为今生,也应为来世着想。”盗贼们听了
法显
的话,心中感到害怕,面面相觑,弃谷而去。见《
法显
》第二回P12。
11、
法显
第一次针灸治病,应该是在14岁至20岁之间:
“
法显
不仅向惠通法师学习佛法,而且向他学习医道。有一次,附近村庄的一个村民得了病。病人的亲眷到寺里去请惠通法师看病,但惠通注师不在寺中,只好把十四岁的
法显
请去。人们都不相信一个孩子能治好病。然而,
法显
给那个病人扎了几针,按摩了几下,病便好了。人们对
法显
无不刮目相看,赞不绝口。”见《
法显
》第二回P12。
12、
法显
受足戒时间:20岁。
法显
20岁时已经学有所成,精通书法、绘画和医道了。书中“
法显
二十岁受了具足戒,成为比丘。此后,他更加刻苦地攻读经书,研究诸子百家,学习书法绘画,探索医道药理。他知识广博,上知天文,下晓地理,博古通今。他学而不厌,孜孜不倦,寻根究底,不耻下问。”见《
法显
》第二回P13。
13、
法显
西行时间以及携带的主要行李:
公元399年,
法显
65岁那年的三月份,开始西行游学之路,身带笔墨和针灸用物。“东晋隆安三年(公元399年)三月,
法显
65岁,
法显
与慧景、道整、慧应、慧嵬出了长安城,沿着一条大道,往西而行。
法显
身着缁色直裰,脚穿浅黑色布履,右肩背着一个包裹。包裹内除了换身衣裳外,还有文房四宝、针灸用物等。”
法显
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也是传统医学的传播者。见《
法显
》第三回,P14.
14、
法显
为寻找律藏,游学14年,途径30余国,当时所去过的国家:
1) 乾归国(今甘肃兰州市西),
2) 耨檀国(今青海省西宁市),
3) 鄯善国(即古楼兰国,其地在今新疆若羌县),
4) 焉夷国(今新疆焉耆县),
5) 于阗国(今新疆和田县),
6) 子合国(今新疆叶县),
7) 于麾国(今盘庄西南之库拉玛特山口更西南之叶尔羌河中上游一带),
8) 竭叉国(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),
9) 陀历国(北天竺,巴基斯坦,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印度河北岸达尔德斯坦的达丽尔),
10) 乌苌国(北天竺,巴基斯坦,今斯瓦特的宿呵多国),
11) 宿呵多国(今印度河与斯瓦特河之间,当即今所称斯瓦斯梯之地),
12) 犍陀卫国(巴基斯坦),
13) 竺剎尸罗国(今巴基斯坦北部的邦努的跋那国),
14) 弗楼沙国(巴基斯坦喀布尔河南岸白沙瓦市西北之地),
15) 那竭国(阿富汗的贾拉拉巴德),
16) 罗夷国(西天竺,今阿富汗境内),
17) 跋那国(巴基斯坦北部的邦努),
18) 毗荼国(中天竺),
19) 摩头罗国(今印度的北方邦法鲁迦巴德县德桑吉沙村),
20) 僧伽施国(今印度北方邦西部的卡瑙季城),
21) 沙祇大国(今印度北方邦中部法扎巴德以东约6里的哥格拉河旁的阿约底),
22) 拘萨罗国(今印度北方邦奥德境内的贡达与巴赫雷奇二县交界处的沙赫特-马赫特村),
23) 迦维罗卫城(佛陀出生的地方),
23) 蓝莫国(尼泊尔。今印度北方邦奥德境内巴斯提县的拉姆浦尔·德奥里亚),
24) 拘夷那竭国(佛陀涅槃焚尸的地方。此城大致位于廓拉克浦尔以东35英里的迦西亚村),
25) 毗舍离国,(今印度比哈尔邦北部木扎伐浦尔地区的巴沙尔),
26) 摩竭提国,(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和加雅地方),
27) 王舍新城,(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以北的一个叫作“拉杰吉尔”的山村),
28) 拘睒弥国,(印度北方邦南部阿拉哈巴德西南30里处、朱木那河畔的科桑村),
29) 瞻波大国,(今孟加拉国。巴迦尔普尔附近的Campqnagara与Campqpur两村之间),
30) 多摩梨帝国,(位于东天竺,今印度西孟加拉米德那浦尔县的塔姆鲁克,在胡格里河与鲁甫纳拉扬那河汇合处上游的12英里处),
31) 师子国,(斯里兰卡),
法显
是公元409年至411年在斯里兰卡留学两年。
32) 耶婆提国,(今印度尼西亚爪哇或苏门答腊)
15、
法显
取回来的经书:
《摩诃僧祇众律》《萨婆多律抄》《杂阿毗昙心》《綖经》《方等泥洹经》《摩诃僧祇阿毗昙》《弥沙塞律》《长阿含》《杂阿含》《杂藏》 十部经书,见《
佛国记
》。回国后翻译的经书还有很多。
16、
法显
海上回程和时间:
412年9月5日(义熙八年七月十四日)
法显
在崂山南岸登陆。第一次海上13天,(从狮子国做搭乘一搜200多人的商船,航行2天后,遇上暴风,船体漏水,大风持续了13个昼夜,到达一个岛边,船体补漏修复后继续前行);
第二次海上九至十天。(《
佛国记
》原文: “如是九十许日乃到一国名耶婆提。”问题出在“九十许日”上。如果说,二三或八九许日,理解不难。古文连写,没有标点符号,结合上下文,若读成“九、十许日”才符合事实。)然后在耶婆提国停留5个月。
第三次海上112天。后搭乘另一艘商船海上航行1个月后,再遇暴风雨,有人建议把
法显
扔下海,船长救之。后又漂流70多天,看错了方向,后又改变方向行驶12天,到达青岛崂山。是农历7月14日登陆的。这样计算,回程用了近12个月。见《
佛国记
》。
17、
法显
有感恩之心:
当
法显
回国后,有一次,一位僧人问道:“法师,在天竺你对何物感受最深?”
法显
思忖片刻,说道:“人!”“人?”那个僧人惊讶地反问了一句。
法显
道:“对!我所说的人,既包括僧人,也包括俗人。我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,人地生疏,举步惟艰。倘若没有那些热心而坦诚的人,我
法显
或许早已不在人世。有许多次在我生命垂危之时,当地的善良人救了我的性命。也正由于那些友善的僧俗,我才能携经而归。我一想起他们,便感激涕零。他们的恩情,我永世不忘。”见《
法显
》地五十回。
18、
法显
重情重义:
同道中他年龄最长,取经路上一直照顾并关系同道的僧人,取经路上14年,
法显
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,但只流过两次眼泪,一次是慧景病圆寂在雪山上时,
法显
痛哭。另一次是在佛殿看见一位商人用一把秀雅而精致的白绢扇供养玉佛,此扇是晋地之物,触景生情,泣不成声。见《
法显
》第二十七回和第四十三回。
19、
法显
有爱国情怀:
“一日,
法显
来到僧伽蓝的佛殿供养佛像。这座佛殿里有一尊青玉佛像,高二丈余,通身光芒四射,十分威严。佛右掌中有一颗无价宝珠。宝珠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法显
进殿时,玉佛前一位商人正在用一把秀雅而精致的白绢扇供养玉佛。
法显
一眼便认出它乃晋地之物。他鼻子一酸,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。他含着泪在佛像前供上鲜花和香。他不禁抽泣起来。”见《
法显
》第四十三回。
20、
法显
的圆寂时间:
秋天,
法显
86岁圆寂于湖北荆州辛寺(今荆州城东天王禅寺),具体的圆寂时间和辛寺的旧址有待考证。
21、
法显
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:西行时随身携带文房四宝和针灸器具。
22、
法显
几经生死,每次总是起死回生,化险为夷。善因善果。
法显
在
佛国记
最后说:
法显
从长安出发,经过六年的跋涉到达中天竺,在中天竺停留六年,归途三年而到达青州,所游历将近三十个国家。自沙河以西,一直到天竺,佛教僧众威仪戒律严整之美,无法详细说出。我心想汉地诸僧对于这些没有比较详细的了解,所以才毫不顾惜自己的生命,浮海而归,各种艰难困苦都经历过。幸蒙佛、法、僧三宝之威灵的护佑,虽然屡遇危难而能够安然度过。
法显
之所以书写记述所经历之事,是想让贤能的人也能与我一同分享所见所闻。
法显
是伟大的旅行家、翻译家、中国僧人到国外留学的先驱者。
法显
勤奋好学,持之以恒。70岁自学梵语并开始在国外翻译经书。
法显
西行游学是陆路去海路回,是“一带一路”拓荒者。
整理:冯春海
2018.8.7
推荐文章
习近平主席论法显(重大外交场合多次高度评价)
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自2014年至2019年期间,在重大外交活动中曾七次高度评价法显。
何为法显文化
法显文化是指在学习、研究、纪念法显及其文献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,包括法显生平研究、法显文献研究、法显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、相关文章著作、书法、绘画、雕塑、纪念仪式等等。
法显简介(配音版)
法显(334-420),东晋高僧,平阳郡武阳人(今临汾市)。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,对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。是第一位到天竺(古印度)取经求法的大师;是海陆并遵、广游西土、携经而返的第一人,是“一带一路”的拓荒者,是中国第一位留学生,是爱国爱教的楷模,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旅行家、文学家、翻译家和佛学家。鲁迅先生称其为“中华民族之脊梁”。
古今名人论法显
鲁迅:我们从古以来,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拚命硬干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。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“正史”,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,这就是中国的脊梁。夜写《法显传》讫,都一万二千九百余字,十三日毕。并赋诗曰:“礼赞晋法显,空前之伟人。中华脊梁骨,名句万百存。此言非过誉,当之无愧人。”
关注公众号
关注公众号
立即咨询
联系我们
联系人: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办公室
手机: 13466642166
邮件: faxian418@163.com
地址:临汾市解放西路51号
微信
微博
QQ咨询
facebook
底部导航
关于我们
新闻资讯
法显文化
学术论坛
书画影艺
国学讲堂
资料下载
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隶属临汾市文旅局,成立后在临汾创建“法显文馆”;于2018年9月与斯里兰卡龙华书院签署《文化交流合作协议》,并利用法显文化这一特殊纽带,共同为临汾市和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市牵线搭桥,成功缔结国际友好城市。
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
版权所有
晋ICP备18008816号
技术支持:
科瑞科技